“在战争中你不要死去!去年秋,你父亲有病死了,留下你的母亲,痛苦地把亲儿送到前线,而她独身空居。有谁在门帘后,暗暗涕泣,竟是燕尔婚媳。梦魂不忘音容在。相伴十月两相离,清冷少女这颗心,如有此生独有你。呜呼!又有谁可依?劝君健在莫死去!”
这是日本著名诗人与谢野晶子的反战诗作名句,此时正回响在中日交战的前沿阵地上。是谁在喊话?是董秋农。只见他握着自制的铁皮话筒,用一口流利的日语,向着阵地的另一边喊道:“日本士兵们,原文的诗很长,我只说重要的几句 。请你们不要再为日本军阀卖命了。赶快将枪口向天空放,寻找机会到我们这里来,活下去,以后和你们的家人团聚!”
经他这么一喊,对方阵地的枪声瞬间停了下来,一片沉寂。突然,有几个日本兵快速地向八路军这边的阵地跑过来。
董秋农的战场喊话屡屡奏效。八路军总部又根据他的请求,组织思想已经改造过来的日军俘虏进行对敌喊话训练。从此以后,阵前喊话基本以日本士兵为主。由日本人来对付日本人,这种奇特的喊话效果非常好。
战士们亲切地把这种短兵相接的喊话方式,称之为“精神手榴弹”。
当然,血腥的战场是很残酷的。在战场上喊话,董秋农和战士们都要冒着极大风险,抵近到距敌只有二三十米的地方,边喊话边要防范鬼子的冷枪。有时,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就在喊话时倒在敌人的枪口下。
更可恨的是那些顽固的日本军官,常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我八路军的喊话,甚至施放毒气,不让八路军战士抵近喊话。
面对这种局面,董秋农有点着急,怎样才能既发挥好喊话的作用,又保护好战士们的生命呢?
没多久,他又想出一招,让喊话小组的同志们能喊则喊,不能喊时就贴标语、撒传单。
为了提升贴标语、撒传单的效果,他要求“标语内容一定要挑起日本兵的厌战、怠战情绪,这样才能降低鬼子的战斗力”。
没过多久,他就领导喊话小组刻写印刷出 “八路军绝对不杀俘虏,把你们当作弟兄对待”“家里热盼诸君回国”“家里的愿望是宁可当俘虏而活着”“想回国送回去,想学习送到学校去”等一张张标语、传单,或贴或撒,遍布日军驻地附近的墙上、树上,甚至厕所里。让日本军人在行军途中、宿营地,随处可见反战传单和标语,让军官们诚惶诚恐,不知如何是好。
与此同时,董秋农还带领大家制作出“特别通行证”,同传单一起散发。并进行广泛宣传,凡日军士兵手中持有此证者,可以立即受到我军及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收留。行军路上,一个日军士兵发现路边树杈上挂了一张“特别通行证”,趁人不注意,赶紧扯下来塞进棉衣夹层里,晚上趁睡觉时悄悄拿出来仔细看内容,终于下定决心跑到我军阵地。
董秋农带领的队伍喊话效果显著,不到 1 年时间,所在部队就有 9 名日军、1365 名伪军前来投降,其中小至班长大至司令的就有 95 名。
一度,日伪军们一听董秋农的喊话小组在行动,就士气低落。军官们更是忧心忡忡,不准士兵阅读八路军的宣传材料,更不准私藏八路军散发的“特别通行证”。并威胁士兵说,一经查到作战不力或私藏违禁宣传单及“特别通行证”者,将以违抗军令处置,脱逃者当场击毙。